當“雙減”遇上“新課標”,注定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嶗山區麥島中學在深度踐行國家課程標準的同時,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育人模式的轉變。獨具學科特色的線上嘉年華活動,師生共創以開放、無邊界的課堂,真實情境下的項目式學習,奮楫篤行開啟新征程。
為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深入落實信息科技新課標的育人導向,麥島中學科技嘉年華線上活動結合學生居家學習和生活的特點,設計了項目式技能挑戰賽——可移動的正方體。腦中構想、擺弄紙張、畫制作圖,同學們腦洞大開,手中的A4紙很快就有了正方形的雛形!
創作來源于靈感,靈感來源于生活,同學們奇思妙想,應用多種方法實現A4紙的變形,其中滲透著中國傳統工藝的身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同學們的創意作品吧!
編織為“正”。“一經一緯編出無窮創意,千絲萬縷織就有形精品?!敝窬幑に囉兄凭玫臍v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竹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生以此為啟發,在創作正方體的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紙條間互相扭插,形成了紋路清晰的正方體。
榫卯化“正”。榫卯,是中國傳統木作的一種接合方式。木構件的凸出部分叫作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作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在一起,起到連接作用。榫卯是中國傳統建筑、家具和其他木制器具的主要結構方式,它在方寸之間展現了力與美的結合,是中國古代匠人的智慧結晶。榫卯結構亦可存在于纖薄的紙片間,“紙藝+榫卯”,讓人嘆為觀“紙”。
插接成“正”。三角插塑紙藝,也稱立體折紙、3D折紙,由傳統三角插紙工藝衍化升級而生,三角插折紙制作讓折紙作品可以“立”起來,在三角插折紙的基礎上,同學們通過想象力、創造力將這些紙張互相穿插,營造出立體感,組合拼插出可移動的正方體。
搭架成“正”。為了使正方體的邊長盡可能長,同學們也想出了搭建框架形成正方體模型的方法,充分利用數學知識,讓正方體更加有型且牢固。
本次科技嘉年華活動,通過項目式技能挑戰,為同學們搭建了自我鍛煉、自我展示、自我提升的舞臺,激發了同學們對于創新的求知、參與、探索與創造的欲望與激情,對全面推進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弦歌不輟心有尺,芳華待灼育未來。站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中,麥中人將保持初心,不斷學習,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展望教育的未來,做新課程標準和項目學習積極的行動者、清醒的實踐者,在新課標引領的教學改革中,開出強校提質幸福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