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領會新課標精神,落實新課程理念,順應大單元教學趨勢,助推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單元教學的順利開展,4月12日,齊魯名師李寧領航工作室開啟了主題為“思則有備備則生慧”的促進深度學習的學研教集備展示研討活動,與青島市高中化學教師分享工作室培育研究成果?;顒釉诰€上和線下同時進行,青島市高中化學教研員喬艷冰老師、李寧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全體成員、青島市高中化學教師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集備活動以主題發言+集備研討的形式開展。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主持人李寧老師首先介紹了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教學設計應基于大單元思想、以大概念的視角,尋找進階培育的路徑。促進深度學習的集備可以分為學、研、教三大步驟、四個環節。學指的是學習學科思想、教育理念、教學設計等,李寧老師還分享了學習的渠道如核心期刊、優課視頻等。以魯科版必修第二冊第3章為例,李寧老師分享了工作室集備時“學”的三大核心問題(不同學情學段的知識界限、教材使用和創新突破的關系、統一主線與進階教學的關系),這也是后續開展集備的抓手?;诖罅壳捌诘睦碚搶W習后,集備進入主題研究、集體研討的環節。站在學生現有基礎的角度、長期發展的角度、自然學科大概念研究的角度本章應如何教?如何體現進階性教學和分層次教學?
接著,李寧老師通過魯科版必修第二冊第3章展示如何尋找進階培育的具體路徑。在以上集備的基礎上,展開大單元思想引領、大概念視角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實施后,再次進行研討、反思。李寧老師指出通過促進深度學習的學研教集備,最終達到學生成長、教師發展的雙贏目標。
張穎老師分享的主題是“新高考背景下化學分層教學實踐研究”。張老師基于魯科版必修二第3章給出了單元分析與教學建議。張老師首先基于《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有機化學高考命題以及有機化合物主題學科能力構成模型分析了本章整體框架以及課標要求。接著張老師對本章所有章節的內容組織依次進行分享,并展示了兩個必做實驗的改進。最后張老師將本章與選擇性必修相關聯,并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
齊魯名師李寧領航工作室成員就近期材料學習收獲及上述兩位老師發言內容進行現場研討,老師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感悟或者建議。
李明強老師就大單元思想指導下的有機化學教學設計對魯科版必修二第3章第一、二節提出了教學建議。李老師首先介紹了這兩節內容依據的課程標準以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李老師梳理了每節課的知識要點以及進階建議。接著李老師就具體的教學設計展開具體的分享,例如在認識有機物的教學中布置家庭任務“水垢去除實驗”引入新課,整堂課充分利用模型搭建展開教學。
周欣老師基于生活情境的有機化學教學設計展開魯科版必修二第3章第三節和微項目的教學建議分享。李老師基于大量文獻學習的基礎上,對教學設計依據展開充分論證。接著周老師分享了每節課具體的教學設計思路,例如第三節教學中通過情境線、探究線、知識線、素養線同時開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周老師通過生活情境的設置達到教學目標,分享了精選的改進實驗和趣味實驗。
工作室全體成員對上述兩位老師發言內容再次討論感悟。老師們紛紛就如何將理論落實到教學實踐,尤其是本章具體課時的教學設計或者教學環節處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劉慧敏老師從化生融合的視角對本章進行了分析。劉老師首先分析了開展化生融合教學的必要性。其次劉老師進行了生物與化學本章重合內容的課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織的比較分析。劉老師指出在化生融合教學的實踐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三類,常規課滲透教學、開展微項目主題式教學以及開發校本課程。并通過具體的理論和實際的課例對基于本章的化生融合教學進行了分享。
高中化學教研員喬艷冰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喬老師以進階、打通、教師拆解、成長四個關鍵詞進行分享。喬老師認為大單元教學要關注問題解決以及項目引領。同時喬老師指出齊魯名師李寧領航工作室有著不斷向前的巨大能量,每一次展示都體現了團隊的智慧,都極具創新性,我們要在李寧老師的引領下,加強對教材的理解,在教學重點的突破上、單元備課的解讀上、課堂科學性的把握上多下功夫,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促進“深度學習”的學研教集備研究既像一個“阿基米德點”,它撬起了教學團隊對學科的認識和對學生發展的認知;又像一個可充電電池,老師們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放電,幫助學生成長,而且充電,實現自我發展。
齊魯名師李寧領航工作室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探索由共享,到共生,再到共創的學習共同體的發展路徑,工作室通過理論學習、成果培育、行動研究等形式,積極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努力實現專業發展有明顯提高、教書育人有顯著實效、研究成果有豐碩建樹的成長目標。
(圖片來源:齊魯名師李寧領航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