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新教過8年春季高考計算機畢業班,作為青島中云經貿學校引進人才,帶著憧憬,帶著壓力,開始了新的征程。教學時間不長,他就把自己教“嗨”了,也把學生教“瘋”了!
一開始還算“正經”,教圖像處理、教數據庫處理,學生們學完后有上手機會,他們挺有成就感的。慢慢地,這幫學生就開始不老實了,姜秀新說:“這幫孩子很活泛,你給他根棍兒,他就能給你舞劃出少林棍術來。剛學會修圖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制作表情包,把同學睡覺、打哈欠等各種表情拍下來,然后在機器上夸張處理,搞得班里同學人人自危,打個噴嚏都得用手捂著嘴,生怕被好事者拍到?!?/p> 自己也“嗨”了,學生也“瘋”了,是發生在計算機編程課上的事。上課的時候,姜秀新給學生出了一道計算機編程算法中一個很著名的題叫“約瑟夫環“,這下子好像捅了馬蜂窩了,班里連續“亂”了好幾天。 在浩瀚的計算機語言中,總有一些算法——雖然碼量很少,但卻能完美又巧妙地解決那些復雜的問題。姜秀新給學生們介紹了“約瑟夫環”問題。這個問題來源于猶太人約瑟夫經歷過的故事,在羅馬人占領喬塔帕特后,約瑟夫和他的朋友與39個猶太人躲到一個洞中,39個猶太人決定寧愿死也不要被敵人抓到,于是決定了一個自殺方式,41個人排成一個圓圈,由第1個人開始報數,每報數到第3人時,該人就必須自殺,然后再由下一個人重新報數,直到所有人都自殺身亡為止。然而約瑟夫和他的朋友并不想遵從這個規則,于是,他們想出新的思路:從一個人開始,越過k-2個人(因為第一個人已經被越過),并殺掉第k個人。接著,再越過k-1個人,并殺掉第k個人。這個過程沿著圓圈一直進行,直到最終只剩下一個人留下,這個人就可以繼續活著。我們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讓自己成為幸運者? 姜秀新把學生分成幾個組,起名叫“戰隊”。他說:“可能壞就壞在把分組叫成戰隊上,學生們把電腦搬回宿舍,開始團隊協作編程。晚自習結束匆忙洗漱后,便爭分奪秒開始研究。不知不覺就到晚休時間了,舍管老師幾次催促熄燈睡覺,有個學生拉著老師哀求說:“老師,再給我們點時間吧,我們研究出來會得諾貝爾獎!”老師被氣笑了,“沒聽說計算機有諾貝爾獎,人家那叫圖靈獎!” 不久,每個戰隊都把編程做好,問他們難不難,他們一個個說:“就那么回事!”姜秀新感慨地說:“別小瞧了職高學生,這幫孩子有股狠勁,一旦對什么上了興趣,他們一頭就扎進去不出來了,引導好了,這樣的孩子能成事!教他們,我經常會有一種喝多了微醺的感覺,對,就是陶醉?!苯阈吕蠋熣f這話的時候,仰著頭,揮著胳膊,瞇著眼,已看出他有點陶醉的樣子! (圖片來源:青島中云經貿學校)